hugo 博客本地编辑提效
Posted by 付辉 on Saturday, November 30, 2024 共1658字之前也梳理过 hugo 博客的内容,前前后后好多次,它是一个好的编辑工具,但也不是一个特别好的工具。关键在于门槛,适用人群限定在技术人中。我作为靠写写代码赚生活的人,在马上奔 34 的年纪,反而觉得 hugo 是一片净土。
写一写无伤大雅的内容,写一点小小的总结思考,无论是否还会重读这篇内容,过程的时间确实是消遣掉了,把时间消耗在码字上,就类似很多靠写作赚生活的人一样,也应该算是一种不同的体验。打字的过程算是一种武力输出,输出的强弱很重要,但持续其实更重要。
仓库合并,保留一个项目
当前项目下的两个仓库用来做博客这件事,其中一个是 hugo 项目,另一个就是服务 github page 的项目,两个项目也算得上是父子关系。但其实没必要分的那么清楚,分成两个项目只是徒劳地给代码提交带来了很多不便。
我们计划将其合并成一个项目,网上有人的做法是:一个项目,两个分支。其中一个用来保存hugo项目,另一个用来保存 public 的结果。这两个分支内容可谓是天差地别,不过也没有那么重要。这样的话,两个分支其实需要分别提交,各自提交各自的。
聪明的你应该已经想到,hugo 项目最终的产出其实是项目下的 public 目录,我们直接用 public 作为仓库,将 hugo 项目作为 public 的一个子目录,hugo 每次编译的时候将产出路径指定为当前目录的父目录。
我其实也是这么想的,但这种方法行不通。文件的变更确确实实生效了,但是访问博客的时候却访问不到新编译的变更。这很奇怪,但是也不知道其中原理。即使我将目录指定为隐藏目录,也依旧不行。希望理解原理的人能给指导一下。
折腾了半天,姑且不考虑效果,我总结这几种方式没有优劣之分,效率提升上基本毫无差别,主要还是看个人的喜好,最终我计划使用第二种模式:一个项目,两个分支。
两个分支之间的交互
因为这两个分支的内容是完全不相同的,现在将仓库存储在两个不同的目录,两个目录之前有代码生成关系,真正起作用的其实就是一个 hugo 命令,这个命令的作用是编译项目,将生成的文件发布到 publish 目录中。
可以通过命令实现如上图所示的生成操作,但每次单独在命令行执行其实是一种重复劳动,即使现在的命令行都有记忆的能力,这样执行的次数多了也会让人很不耐烦。最好的方式其实是本地执行 hugo server 时,自动将变更的代码同步到 public 项目。
hugo 支持了一个属性 publishDir,它指定一个目录的路径,最终 hugo 的产出都会输出到这个目录下。在配置这个属性之后,操作方式上其实是有简化的,虽然非常有限!之前我们需要执行 hugo -d public_path
,而现在只需要执行 hugo
或者 hugo server
命令就可以。
代码提交
代码提交也属于流程上的工作,两个分支都需要做流程化的 add commit push
操作,重复性的劳动其实很没有必要,而这其实可以通过一个简单的 shell 脚本来统一处理。我现在使用的 warp
做命令行工具,它本身提供了 workflow
的管理,我在这里创建一个:
这完全得益于 warp 这个软件本身,可能其它软件都可以实现同样的功能,但就因为 wrap 把这个功能放到界面上了,无形中就给了很大的便利、解放了无效的思考:sh脚本存储到拿个路径了?这样的问题本身不大,但架不住自己总是忘记。
总体来说,博客整体流程上没有什么问题。这个操作的提效要明显优于之前的操作。而我主要使用的也就两个 workflow
- 两个分支间的代码变更和提交
- 启动本地hugo服务
使用博客模板
说到博客模板,拿这篇文章来说明,文章需要插入图片,而图片资源就需要有明确的地址,可以将图片放到 hugo 静态资源文件中,但文章其实是使用了 Page bundles
下的 leaf bundle
模式来处理。
leaf bundle
本质上表示一个page
页,hugo
中的一篇博客,内部包含文件名index.md
以及其它图片资源,而index.md
中加载资源图片可以使用相对路径进行引用。我用这篇博客来解释一下(马赛克并非是出于隐私,目的是为了图片突出重点)
只有先解释清楚了 leaf bundle
,接下来就说明下博客模板。hugo
项目有个叫archetypes
的目录,中文翻译“原型”。这个目录主要作用于 hugo new
这个命令有,用来创建一个新的博客。
hugo new --kind imagemd content/blog/2024/使用模板创建一篇博客
这样的效率提升是比较有限的,好在它省去了复制-粘贴-修改的麻烦,我们也可以加一些自定义的处理